2022-05-17 05:17:00 陕西人网
“五型经济”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研究员李佐军
在日前召开的国是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研究员李佐军,探讨了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下县域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与路径,并表示县域中小微企业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是由数字经济、特色经济、供应链经济、网红经济、绿色经济共同构成的“五型经济”。李佐军认为,构建双循环格局为县域中小微企业在现代特色农业、资源能源产业、生态产业、文旅康养产业、高科技产业应用等领域带来了发展机遇。 对于县域中小微企业如何走好创新发展之路,李佐军建议要培育新的意识,找准新的定位,开发新的产品或者服务,开拓新的市场,培育新的生产要素,要立足新的空间,塑造新的,建立新的组织,探索新的模式(产权模式、治理模式、盈利模式、风控模式、模式等)和新的管理形式。
县域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主战场”,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县域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推动县域承接适宜产业转移、培育支柱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县域中小微企业来说,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应对新业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意识、新定位具体指什么?怎样开拓新市场、探索新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研究员李佐军就这些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请问对县域中小微企业来说,“新意识”“新定位”“新市场”具体指什么?
李佐军:意识引导行动。先有正确的意识观念,才有正确的行动。这里提到的“意识”对应的是县域中小微企业的企业文化。培育新意识,关键是要适应新的需要,适应国家新的政策要求。县域中小微企业要通过持续地培育新的意识,来培育新的竞争力。
意识包括对人和对物两方面。从对人的意识来看,县域中小微企业对自己的投资者和股东要有回报意识,对合作者要有协作意识,对员工要有信任意识,对自己的家人要有感恩意识。要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还要有对物的意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物的意识最重要的是质量意识。对县域中小微企业来说,“新意识”还要转变以往粗放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要强调效率意识,弘扬“工匠精神”,坚持底线思维等。
说“新定位”之前,要先强调一下定位的重要性。首先,定位决定成败。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但在我看来,细节决定成败是有前提的,在定位正确的情况下,细节可以部分地决定成败。如果定位搞错了,则细节做得越好,在错误的道路上就走得越远。所以一定是先定位决定成败后,才有可能细节决定成败。其次,定位是第一生产力。在我看来,能够称得上“第一生产力”的只有科技、企业家和定位。其中,好的定位,则能够让县域中小微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少走弯路,节约资源,形成生产力。
县域中小微企业如何找到新定位?第一,要找到市场定位,要知道目标客户是谁,其核心需求是什么;第二,要找到产品或者服务定位,要围绕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提供其所需的产品或服务;第三,要找到盈利模式定位,即通过什么方式或路径挣钱;然后,还有组织机制定位、营销渠道定位、形象定位等。
新市场,包括国际新市场、国内新市场。其中,国际新市场重点要开拓,一是发达国家的市场,因为发达国家经济总量较大,不能放弃;二是新兴大国市场,因为其人口总量较大,市场容量和增长潜力也较大;三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交通节点城市、旅游胜地、资源富集区的市场,也值得重点关注。需要重点关注的国内新市场包括: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这里市场规模和潜力都较大;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地区的市场,因为很多支持政策是有含金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市场,因为这些地区分工协作比较发达,在此开拓市场,同样的投入,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出;新兴城镇和新兴农村的市场,这些新兴地区的市场潜力也比较大;生态环境较好地区的市场,因为生态移民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资金、投资者向生态环境好的地区转移、集聚。
记者:请问要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市场环境里坚守新定位、服务新市场,是否对县域中小微企业来说充满挑战,或者说提高试错成本?
李佐军:如果定位和市场找得准,那么大方向是不会错的。怎样找准新定位,发展新产品或新服务呢?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按照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就是要把传统五大需求——“吃穿住行用”与新五大需求——“学乐康安美”相融合,关注消费者对学习、快乐、健康、安全、美丽等方面的需求;第二,要适应技术进步的方向,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第三,要适应绿色低碳的世界潮流,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第四,要按照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了解国家“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文件中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第五,在做到前四个方面的基础上,县域中小微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色优势。如这五者结合在一起,那大方向就不会错。
记者:怎样才算是对国家政策有一定了解呢?比如,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背景下,县域中小微企业如何找准发展方向?
李佐军:这需要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新型城镇化战略作出的部署来看。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等。这就为建筑、建材、交通以及其他设施等领域的县域中小微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记者:请问对于规模和资金相对有限的县域中小微企业来说,培育新的生产要素是否会“力不从心”?
李佐军:生产要素分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要素,比如劳动、资本、资源、土地、原材料等。还有一类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高级要素,主要指人才、技术、知识、信息、数据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在升级,生产要素也要升级。县域中小微企业要想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实现转型升级,就要整合利用、优化配置,并提早储备各种高级要素。
对地处偏远地区的县域来说,由于生产生活环境的限制,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当地定居比较不容易。当地的中小微企业要利用高级要素,可以把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延伸到大城市中去,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也可以与其他企业和机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
记者:对于县域内的企业来说,是追求规模化发展,还是维持零散经营以追求总量增长?
李佐军:追求大还是追求小,追求宽还是追求窄,这取决于企业所在的行业,取决于企业发展的阶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县域内的服务业,当地人口有限,服务半径有限,因而规模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在“专精特新”方向发力,不要一心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