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 17:05:00 陕西人网
(记者许维娜)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在这其中,经济循环畅通无阻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而城乡经济循环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又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十四五”时期,如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实现更大作为?又有哪些问题亟待破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涂圣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城乡经济循环的内涵,分析了城乡经济循环的动力机制与关键堵点,同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实现路径。
涂圣伟称,从发展趋势来看,国家的城乡经济模式往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不断调整,城乡关系伴随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逐步走向循环融合。城乡分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城乡对立也将伴随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消失,未来的城乡关系一定会在新的基础上实现协调和平衡发展,最终走向融合。
在涂圣伟看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指的是依托城乡分工体系和市场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先进技术赋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城乡两个异质性空间要素对流、产业耦合和供需适配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从分割到依存再到初步形成循环,总体上不断向着更加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方向在演变。”涂圣伟认为,但一些制度性障碍、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化解,城乡经济循环格局尚未完全确立。他同时强调,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关键取决于国家战略导向、高效制度供给、技术创新赋能、高标准市场体系等的有效协同。
涂圣伟还指出,随着我国新型城乡关系正在加快塑造,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循环动能持续积累,但仍存在不少堵点和断点,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城乡要素流动存在制度性障碍;二是城乡市场基础制度与功能不健全;三是县域经济承载能力和链接功能不强;四是城乡供需存在结构性错配。
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涂圣伟认为,经济发展质量跃升、新技术变革渗透、制度改革深化拓展等,为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创设了更加充分的条件。
谈及“十四五”时期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基本路径,涂圣伟建议,要以有效畅通供给侧、构建城乡高质量供给体系为主攻方向,发挥城乡消费升级引领作用,坚持提升制度效能和健全市场功能并举,构建“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市场支撑”的动力机制,强化县域联动城乡经济的功能,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全面提高城乡要素配置效率、产业关联效应和市场流通效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协同。
在具体策略方面,涂圣伟则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以土地要素为突破口,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一方面是针对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进一步畅通和拓展农村土地和集体资产权益处置通道,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等试点,探索地随人走、异地土地指标交易等多种方式,有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产资本化,增强其落户城镇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针对返乡下乡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系统化的用地保障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其有序获得农村土地相关权益,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开展混合经营。
二是以完善基础制度为重点,构建城乡高标准市场体系。按照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城乡一体的要求,推进市场提质增效,加快建成城乡高标准市场体系。
三是以平台载体建设为抓手,健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围绕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供应链优化,积极创设有利于城乡产业转移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建立适应城乡产业分布规律、新产业新业态特点的政府引导和管理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