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农业品牌建设牛鼻子

2023-02-17 18:50:11 经济日报   

分享到:  0

农业要强,品牌必须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大的品牌是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纵观世界农业强国,无一例外都是品牌强国。如果没有一大批极具竞争力的农业品牌,那么我国农业相对弱势格局难以改变。区域公用品牌是农业品牌中与区域整体密切挂钩的一类,由区域内相关生产者共同使用。可以说,做强了区域公用品牌,就牵住了农业品牌建设的牛鼻子。

我国幅员辽阔,农业地域差异明显,有着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肥沃土壤。目前,我国省级重点培育的区域公用品牌有3000多个,脱贫地区品牌农产品平均溢价超过20%。可以说,带活一方产业,富裕一方农民,闯出一片市场,区域公用品牌大有作为。尽管各地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是多而不精、大而不彰的问题依然存在,很多地方重创建、轻保护,重登记、轻建设,导致区域公用品牌面临不同程度的透支。

产品强、品牌弱制约了很多地方农业的发展。加快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有利于带动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提高消费者复购率和忠诚度。更重要的是,通过重塑价值链,可以促进农业向中高端迈进,农民更多分享品牌收益。正因此,农业农村部专门发布《农业品牌打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重点培育300个精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1000个核心企业品牌、3000个优质农产品品牌。

品牌是品质的背书,公用品牌的生命也在于品质。如果品质不稳定,就难以建立稳固的品牌形象与声誉。有的公用品牌之所以能火,是由于产地因素而风味独特,可是,随着规模扩大、销路打开,既有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实,也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心理,放任品质下滑,导致品牌形象受损、保护不力。不同于企业品牌,公用品牌并非某家企业独享,需要众多生产者一起维护、同心建设,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

一方面,要注重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形成集聚效应。农业生产主体往往小而散,难以形成影响力,而区域品牌的历史文化底蕴恰是有效的整合力量。近年来,区域公用品牌走出了具体产品的限制,很多地市在全域整体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比如丽水山耕、荆州味道、潍坊农品,有的甚至整省打造。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如能挖掘出来、传播出去,能有效增强品牌影响力。

另一方面,要探索品牌良性发展机制和经营模式。有关地方不妨依托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理清公用品牌发展方向和重点,探索品牌发展机制和经营模式。要加快制定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和流通标准,严格规范品牌标准的使用,防止出现品牌泛用和未授权单位滥用等问题。政府也要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从产业特点出发,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倒逼提升产品质量。 (乔金亮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