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科技之水”如何润泽“产业之田”?——关于完善科技转化服务体系的讨论

发布日期:2024-10-15 13:05:14 来源:当代陕西
核心提示: 人民城乡网是人民征程传媒、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乡村振兴联盟举办的城乡振兴门户网站

“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扩大“技术托管”试点范围等创新举措,推动更多的先进优质科技成果嵌入到产业或产业链上。”

主持人

梁芝芳  当代陕西杂志社记者

嘉  宾

马  云  陕西省科技厅创新体系与政策法规处处长

杨冲锋  咸阳市委科技工委书记、市科技局局长

张  益  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处处长

杨  琳  陕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侯  莹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

2024年6月,全国科技大会颁发了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陕西共有32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完成21项,参与完成11项。主持完成的项目总数位居全国第二位。

这无疑彰显出陕西作为科教大省的科研“硬实力”和创新生态环境“软实力”——随着“三项改革”向纵深推进,陕西的投资环境、政府效能、服务质量等持续改善,创新发展生态越来越好。

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好比车之双轮,“双轮驱动”才能行稳致远。

多元主体共筑“一道渠”

马云: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并非坦途。转化中的堵点不打通,科研成果的“水”就很难流到产业的“田”。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组串联反应,牵涉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要求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有机衔接。这也意味着,“修渠引水”不单是某个企业、某个高校科研院所的事,需要对各类要素资源有效统筹,从科研机构到企业,再到服务部门,转化链条上的多元主体共筑一道渠,切实建立良好的转化生态,创新之树才能开出更多产业之花。

图片

秦创原·金湾科创区

杨冲锋: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赋予咸阳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先行区”中“先”指水平领先,咸阳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要全省领先,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行”指践行、行动,制订《咸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出台《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政策包等,全面构建了全市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的政策体系。“区”指区域、载体,就是要以咸阳高新区、咸阳经开区为示范,建设沿渭科创走廊,创建省级高新区,建设“0时延”“0干扰”“0负担”“3年资助100万元”的“301”科创特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承载空间。

杨琳:转化的环境越好、条件越充分,转化的效率相对也就越高。成果转化企业的成长绝非一帆风顺,其内在经营和外部市场等因素条件,都会导致企业遭遇挑战、挫折乃至失败。评价成果转化企业,不宜以“成败”来论英雄,而应更加看重过程中的综合贡献。

张益:挖“渠”为的是畅通,也是在解决转化两端“双向奔赴”的动力问题。结合“破四唯”的改革要求,我们在技术转移人才评价中先行先试,突出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设立了高校从事成果转移转化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职称晋升通道,极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了科研人员“想转”、管理人员“促转”的良好工作局面。

当好科技与产业间的“摆渡人”

马云: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性很强,科研方和企业各有各的担心、各有各的“不明白”。为此,专业技术转化平台、职业技术经理人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也有了专利“先使用后付费”等加速转化的尝试。兼顾科技成果供需两端的实际诉求,不断探索务实管用的机制和做法,当科研人员、企业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产学研深度合作就有了更多可能,科技成果转化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图片

秦创原光伏创新中心

杨冲锋:对咸阳来说,要建好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就得抓好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重大发展机遇,将西安的科技成果转化到咸阳来。成果不会自动跑上门的,必须要靠自己去积极争取。为了转好西安的科技成果,我们突破固有科创人才使用瓶颈,建立了“科技顾问+科技大使+科技经理人+科技特派员”四支队伍,着力解决科技成果“缺人转”的难题。

侯莹:科技经纪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学研深度融合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是科技与产业间的“摆渡人”。这就要求这个群体必须是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科技、经济等领域的政策法规和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技术甄别、需求挖掘、商务谈判、资源整合等实践能力。

简单来说,科技经纪人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做纽带、控风险、找市场、抢先机。通过协调各方主体、整合“政产学研用金”各类资源,推动成果转化、解决企业需求、赋能产业提升;依托企业管理、知识产权、法律等知识储备,结合实践经验,为成果设计科学合理的转化路径,为校地企合作提供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依靠自身经验或通过概念验证手段,帮助成果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判断市场潜力,确保转化成果为市场所需;通过对技术和市场的分析判断,把控转化进程,确保成果在适当时机转化,实现价值最大化。

杨琳:总的来说,要从技术、平台、专业服务等维度,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全要素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涵盖基础研究、工程化、产品化全过程的技术链路,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坚实保障。从技术成熟度、生产投资规模、技术市场准入门槛、产品市场定位、技术对团队的依赖程度等方面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论证,量身定制转化方案,确保科技成果择优尽转。

二是提高成果转化企业对技术的承接和后续研发能力。科研机构与企业双方联合成立工程或企业研发中心,科研机构专注基础与前瞻性研究,企业侧重竞争性、应用型技术开发及应用,贯通从实验室到工程化服务平台再到产业化公司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链路。

三是提供中试平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和工程化。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加强对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投后管理”,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提供知识产权、项目申报、资产评估、法律财务和投融资等全方位服务,为企业后续发展赋能。

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马云: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将持续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推进改革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延伸,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扩大“技术托管”试点范围等创新举措,推动更多的先进优质科技成果嵌入到产业或产业链上。从“需求端”“供给端”两端发力,在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分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性、开放性、市场化运作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通过“揭榜挂帅”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企业承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能力。

图片

VideoLog可视化测井系统的井下高温高压摄像头

杨冲锋:对我们来说,就是要主动参与西安“双中心”建设,引进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咸阳布局建设“基地”“网络”,在新型电子显示、中医药、氢能、卫星通信等领域争创陕西实验室。推进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测试基地、秦药特色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建设,引进新概念传感器与分子材料研究院等重大平台,依托在咸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提高创新策源能力。着力建设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打造“三项改革”成果转化新高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张益: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地,高校要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原创性基础研究,提升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策源能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健全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科研项目形成机制,激励多学科科研团队协同攻关,梳理产业需求、学校供给、平台团队、校企合作等清单,引导科研人员从产业需求中凝练科研任务,让有组织科研“精准排兵”,让科技成果“精准催生”。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进而推动我省产业体系升级和发展。


更多资讯,请关注:陕西人网 http://www.renminnet.cn/
[关闭窗口] [返 回]
(分享)告诉好友:

按分类浏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员公示 | 法律声明 | 发展合作 | 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renminnet@163.com  电话:13310989168 / 18049013748

备案号:陕ICP备2021011798号 | 法律顾问:陕西律师事务所  |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和路2号西安方园工贸1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