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提升改造、空心挂面设备研发试制及设备安装调试、品牌整合及宣传推广……近日,记者走进吴堡县空心挂面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力争早日投产见效。
作为吴堡县空心挂面全产业链建设的重要一环,吴堡县空心挂面产业园项目总占地面积33167平方米,规划建设3栋厂房及1栋综合楼。目前,该产业园已招商引资3家挂面及特色产品生产企业,共开设44条生产线,预计投运后年产量达1.2万吨,年产值1.68亿元,带动就业300余人,届时将有助于完善吴堡手工空心挂面全产业链体系,补齐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和物流配送等方面的短板,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吴堡县空心挂面产业园项目建设只是我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握发展这一重大时代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有序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全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提质增效。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我市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先进制造业、兰炭—金属镁与羊绒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制造业、镁产业和羊绒毛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多元产业体系。同时,积极培育县域非能化首位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黄芪、小米等农产品、食品加工及中药材、白酒等产业,认定39个“榆林好产品”,新增37户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中心,推动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等县区产业加速发展。目前,米脂小米、清涧红枣、吴堡挂面、子洲黄芪等县域首位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在推进绿色低碳改造方面,我市出台《榆林市兰炭行业综合整治方案》,全市7.5万吨/年以下落后兰炭生产装置432台全部拆除,92户兰炭及涉兰企业建成VOCs治理设施,79户建成废水处理设施,4个集中废水处理项目正在全力推进;积极推动危化企业搬迁改造,陕西神木化工、定边赛诺气体、榆林勤录科污油处理、陕西北元锦源化工4户企业按期完成搬迁改造,神木电化、米脂金泰氯碱正在有序推进,35户散乱污企业得到全面治理。
在加快推动工业信息融合发展方面,我市着力推进电信普遍服务,投资6.6亿元建成82个农村4G基站,占全省33%,新建2216个5G基站,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成为全省第二个国家千兆城市。在“榆林大讲堂”开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题讲座,在全省率先启动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举办数字化转型诊断、咨询、培训10余场。目前,全市共有479户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诊断和管理体系贯标;成功入选全国3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
此外,我市还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全市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2.3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大力实施民营企业专业人才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每年为民企培训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人才500人以上。通过全面开展“千人帮千企”、停产半停产企业驻企帮扶、民营企业“三进一带”等活动,及时解决企业人才需求,并采取“企业择人、政府买单”方式,选聘优秀高校毕业大学生到民企工作,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记者手记:用工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对于榆林这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而言,落实“双碳”目标既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最大挑战,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机遇。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序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含绿量”,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方面,我市全面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打造万亿级现代能源产业集群,走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与此同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充分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等优势,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以风能、氢能、光能等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推动能化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加速迈进。
围绕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工业园区、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等技改项目,大力推进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绿色园区3个,省级绿色工厂16家、绿色园区2个;开展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示范,4个项目列入陕西省第一批工业碳达峰碳中和试点。
工业绿色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随着一批绿色产业项目、低碳工厂等的不断涌现,我市新型工业化步伐持续加快,必将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