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由协会会长苏敏主持,全面报告了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并就协会《2025年工作计划要点》展开深入讨论。同时,会议还传达了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组织召开的相关会议重要精神。
为帮助与会人员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对行业的指导意义,会议特别邀请了中西部城乡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东方国际管理学院院长吴中衡教授,进行全国“两会”精神暨相关精神如何在陕西糖酒副食流通行业落实落地的专题讲座。
吴中衡教授强调,两会的胜利召开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增强了信心。企业应全心学习贯彻党的两会精神,以两会精神为指导,谋篇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十大报告指出,实体经济是发展经济的着力点,高质量发展是企业振兴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品牌价值提升、产品结构优化、技术创新驱动、文化助力工程、营销模式变革等多方面全方位谋划。
品牌价值提升是关键。白酒行业进入大竞合时代,品牌价值决定生产力和附加值,强大的品牌建设不可或缺。陕酒应把握文化氛围起势的时机,发挥酿造优势,全方位打造各类品牌,提升品质、挖掘文化、优化结构、创新技术、优化营销,全方位建设品牌,提升品牌价值。
产品结构优化,高端化发展是必要条件。要适应新消费理念、方式和水平的变化,向国际化、年轻化、时尚化方向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向高端市场发力,扩大酿酒规模,采用先进手段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水平,满足消费者对好酒的需求。
技术创新是动力。要加大技术中心和科研能力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外聘顶级酿酒专家,培养企业技术人才和后备力量,开展科研成果评价对比机制,实行科研成果与市场效益挂钩,提升科研人员待遇,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对陕派酒加大数据分析,按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进行品质细化和文化融合,树立品牌形象,形成陕酒高端典范。
文化是灵魂。做好文化助力工程,企业才有生命力。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融入企业各方面,形成特有文化。充分运用陕西文化,在给予消费者优质产品的同时,展现人文内涵,让消费者享受物质与精神双重愉悦。重点打造“三秦文化”,以高品质推动企业发展,建设三秦酒文化博物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营销模式变革是重中之重。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和市场变化,进行营销变革。从地理区域、销售渠道、顾客重要程度进行顾客与市场细分,实施精细化管理。根据省区顾客消费理念不同,针对性开发产品,满足细分市场需求。逐步由传统营销模式向“传统营销模式+电商营销模式”转变,运用创新营销模式,构建多维度服务系统,实现标准化统一服务。加强关键经销商和供方管理,形成共赢价值链,对不同经销商提供优惠条件。
一直以来,陕西酒业底蕴深厚,口碑良好,市场认知广泛,消费潜力巨大。但当下仍需关注消费趋势,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式研究消费者需求,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诉求。中国白酒行业面临巩固成果、调整结构、系统升级三大课题,陕西白酒企业应强化创新,做到特色化、精细化、专业化,打造产品、产区、品类特色,团结酒企,立足文化优势,推动品质升级,完善标准体系,重塑饮酒文化,构建更高水平、更开放的陕酒格局。
陕酒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两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数智创新赋能酒业核心主业,以模式创新推动相关企业示范带动,以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创新创业动能,以产业生态创新促进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数智创新,打造数智引擎。相关企业要打造创新驱动“策源地”,推动传统工艺创新,开拓数智化全链路嬗变之路。全力推进数智酿造效能提升,建成白酒行业“灯塔工厂”,打造智能化有机生态酿酒产业集群,在数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率先研发应用,推进智能酿造技改,提升数智化水平。全力推进数智酒企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营销和管理数字化,构建智慧产业体系,释放酒业发展活力。
推进模式创新,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陕酒要发挥相关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创新“酒业 +”发展模式,围绕“酒业 +”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产业链投资和运作模式,向高新科技产业延伸,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级。创新“科研 +”发展模式,建设和发挥科研平台优势,聚焦固态酿造技术攻关,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赋能陕西酒业创新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持续释放发展动力。创新优化产业生态,构建绿色健康商业生态,倡导“五同”理念,打造共生共赢商业生态,升级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强化产品结构创新,引领健康化、时尚化、生态化消费理念。创新自信自立文化生态,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品牌文化表达方式,拓宽跨界合作,实施酒旅融合战略,打造“一带一路酒文化中心”,讲好陕西故事和中国白酒故事。
吴中衡教授还指出了2025白酒创新驱动、渠道重构的方向。创新驱动方面,酿造工艺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传统酿造,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产品创新迎合新消费需求,低度化、健康化、个性化成为主要方向,生物技术降低有害物质,“微醺”产品受追捧,定制化服务兴起。渠道重构方面,传统渠道数字化转型,经销商成为数字化服务商,智能仓储等提升物流效率,区块链技术确保产品溯源;新零售模式崛起,直播电商等新渠道成为销售增长点;跨界渠道拓展,白酒与餐饮、文旅、艺术跨界融合,创造新消费场景。创新与渠道协同进化,创新支撑渠道变革,技术创新为渠道重构提供基础支撑;渠道反馈驱动产品创新,消费数据反馈到产品研发环节;生态系统整体升级,构建全链条生态系统,创新与渠道相互促进,推动产业升级。
会议期间,全体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富平的盘龙酒庄。该酒庄于2020年11月一期正式投产,总体投资约2.37亿元,总建筑面积约为63100㎡,另有190.4亩百柿园、百花园、百果园等示范种植区。酒庄依托富平柿子原料资源及地理优势,促成一、二、三产业相融合,项目集种植示范、酒庄、文化、旅游为一体,配套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高科技环保技术,以增强体验消费感、认质感,同期配套柿产业研发中心、菌肥厂,形成循环产业链。
富平位于“八百里秦川”东北部的渭北高原,是世界闻名的柿子优生区,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500毫米,光照充足,适合生产优质的柿子。富平建有优质柿子基地10万亩,拥有尖柿、辣椒尖柿、珠柿等十多个品种。此次会长办公会在富平盘龙酒庄召开,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也让与会人员深入了解了产区特色和企业发展模式,为推动陕西糖酒副食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