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乡学院 > 城乡学院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2-07-20 22:26:06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核心提示: 人民城乡网是人民征程传媒、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乡村振兴联盟举办的城乡振兴门户网站

作者:毛锦凰 王一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是应对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全面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振兴。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产业兴旺位于首位,产业兴则百业兴,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与人才等资源流向农村,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农村仍以传统的小农生产为主,产业间融合程度普遍不高,加快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将分散的农户凝聚成一个联合体,做好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有机衔接,使得集约化和规模化成为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新模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高质量落地实施。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特征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各地村集体立足本地优势综合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将传统农业产业与多种新兴业态相结合,形成了休闲农业、特色小镇、手工作坊、特色民俗文化产业、民宿等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的乡村产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创新性发展。

  (一)新型经营主体茁壮成长,助推农户转型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区别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是指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民主管理、合作经营、科学分配,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组织形态。随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从传统的小农户生产转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的新型经营方式。这种新型经营组织对外通过股份合作等机制与各类市场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和收益共享机制,对内统筹分配与积累、兼顾集体福利与成员增收,一方面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农业劳动力就业。

  (二)三产融合程度不断提升,城乡差距有效缩小

  在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支持下,各地村集体开拓创新、积极团结各方力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产业振兴。一方面积极推动一、二产业融合,利用农产品加工阶段所增加的产品附加值全力带动第一产业发展,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融合;另一方面,各地在传统农业中创新性地融入了文化、旅游等元素,形成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旅游经营模式,并对各地具有文化内涵及地区特色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对前来休闲旅游的游客进行附带销售。此外,利用互联网平台大力推动农业电商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缓解了农村本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并不断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外来资本等资源,极大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

  (三)特色产业发展逐渐丰富,品牌农业有效推广

  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时俱进,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有效指导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各不相同且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模式,有效利用了本地资源,实现了“富起来”的愿望。同时,积极探索将本地特色农业与品牌战略相结合,增加了农业农产品无形的附加价值,为乡村产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助推。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现实挑战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经过“十二五”“十三五”的前期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显著增强,对稳定农村基层社会、增加群众切身利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农村集体经济要实现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更高质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仍存在较多现实挑战亟须克服。

  (一)乡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间融合发展程度仍偏低

  产业兴旺发达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绝大多数乡村产业形式单一,产业基础薄弱且农业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条件尚不充分,三大产业融合发展面临重重阻碍,导致乡村集体经济整体产业规模偏小,企业经营分散,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且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以及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能力较弱。同时,村域特色农产品或品牌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产品加工之后并未在市场上表现出强大活力,大多农产品的利润空间有限,制约了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个人收入进一步提高。

  (二)长效助推机制不成熟,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

  乡村产业兴旺发达需要政府、龙头企业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统筹谋划、通篇布局,以形成成熟的长效助推机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经过前期发展,乡村产业振兴有了较好的区位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但各方主体沟通有限,造成其优势发挥不充分,难以形成产业发展的长效助推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且发展规划未能有效落地;二是新创企业缺乏平台支撑,产业发展缺乏新生活力;三是资金融通渠道不畅通,产业发展的信贷环境需优化,乡村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三)集体经济发展规范性不强,管理体制不完善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抓手,但当下,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件尚不充分,一是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一方面,大部分村缺乏关键的水利、交通等基础条件,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仍存在“靠天吃饭”现象;另一方面,多数村集体高度依赖征地拆迁和项目资金等政策性经费,村集体资产创收动力不足且渠道单一,导致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二是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由于年轻人才、专业人才的缺乏,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混乱、经营不规范,造成村集体经济落后。三是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依然面临权利残缺、主体虚伪等弊端,再加上政府管理不足,导致集体资产严重损耗,农民利益保障不全。

  (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匮乏,产业经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

  专业人才缺乏是乡村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受限于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农村很难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吸引外地高素质人才,只能通过对本土人员的培训缓解乡村发展缺乏专业人才问题。但当前,由于城乡间较大的发展差距,很多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因此,根据实际来看,不论是培训的平台,还是参与培训的规模和效果,都不太理想,乡村产业发展面临严重的人才瓶颈。

  (五)村级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品牌化不高

  村级企业的实力决定了村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就目前来看,乡村企业的发展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市场竞争力,品牌化发展程度不高。一方面企业整体实力偏弱,缺乏大规模龙头企业,导致村域特色农产品或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基本处于小规模层次;另一方面,企业品牌化发展程度不高,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农产品比较优势不明显,市场占有率不高。此外,广大农村地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依然遵循传统的经营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化农业企业经营模式尚未普及,导致农户和企业经营分散、产业难以规模化经营,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业机器与装备、智慧农业技术平台的利用上,也存在明显滞后,制约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步伐。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突破口,而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新时代,要以创新为动力,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摆在方向性、战略性的位置,立足农业产业特征,以农民为主体,以当地特色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高质量落地实施。

  (一)加强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加强党建引领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中,必须切实把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将党的政治优势充分融入产业发展各方面,以基层组织振兴为统领,持续高效推进乡村产业全方面振兴。一是理顺机制,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各项规划落地实施的能力、动力。提升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建立约束与激励并重的机制,以各项约束为前提保证党组织的纪律性,规范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行为,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二是增加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的组织动员力。基层组织长期扎根农村,对乡村发展情况有全面充分的认识,应摒弃一贯依靠国家政策的消极作为,化被动为主动,凝心聚力思考当地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结合当地特色优势条件、实际产业状况制定引领发展的各项规划,高质量引进外来资产、产业推动乡村发展。三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基层组织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关键,一方面,可以从农村内部选拔有思想觉悟、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人员对其进行培养,作为基层组织干部的后备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社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持续优化基层党员队伍结构,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谋划乡村产业

  发展产业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一是增加农民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责任。在乡村产业振兴的伟大征程上,广大农民居于主体地位,要努力动员和发动广大农民参与到乡村产业振兴中来,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智慧,破解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瓶颈,避免出现“党员干部干,农民群众看”的现象。通过举办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专题讲座和相关产业培训,让农民从思想上意识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乡村产业的重大作用。二是必须坚持“问需问计问政问策”于民。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产业,必须广集民智,深入每个乡镇、每个村庄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广大农民的想法,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村的风俗习惯,推动农村致富产业发展壮大。三是必须激发广大农民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健全农民职业培训和思想教育体系,提高广大农民在现代化产业发展中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从基层干部选拔、外部人才引进的方式培养带头人,以带领农民发展致富产业,提高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

  (三)明晰产权确保新型经济主体合法收益

  产权是否明晰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全面推进的关键所在。只有清楚界定村集体与集体成员在各项资源、资产之间的所有权,明确各项资产资源的价值,集体内部成员才能消除顾虑、主动合作,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目标的实现。一是清产核资,明晰产权主体。我国现行的农村集体资产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土地等自然因素、经营性资产、非经营业资产。应清楚调查集体资产的条目,让农民对自己拥有的资产价值有清晰的认知。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资产直接经营、租赁实现资产增值;另一方面引导其通过集中流转或股份合作形式,将拥有的耕地、山林、等资产承包给农业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同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逐步将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资产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纳入交易范围,有效盘活集体资产、固定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二是明确在农村集体经济中各个产权主体所拥有的权能与收益。在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程中,重点要做好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折股和量化,依据相关政策意见以及当地实际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将经营性资产合理折股和量化以提供给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并建立股权登记手册,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根据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整股份占比。三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要健全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资产保值增值机制,系统防范集体资产经营亏损、监管失位等问题,确保集体资产“规范零风险”。

  (四)突出特色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优势

  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特色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选准特色产业、做响特色品牌,有利于促进规模化经营和全产业链建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支持鼓励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能打造一批以“土字号”“乡字号”为理念的特色产品品牌,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以县为基本单元,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乡镇和村组科学选择产业和发展模式,研究好种什么、养什么,做到村村有规划、镇镇有规划、全区有规划,不浪费一寸土地、不闲置一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让集体经济“遍地开花”;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必须要科学制定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扎实做好现有产业、现有项目与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也应注重质量。

  (五)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产业新业态

  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有助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与发展,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发挥数字经济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中的作用。我国农产品长期存在的供需矛盾、结构矛盾严重制约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民获利空间被极大压缩。要突破以上瓶颈,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首先,基于当地农产品建设数字化应用平台,实现生产端和消费端的有效连接,提高农民和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应变能力;其次,依托数字化平台,统筹谋划区域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各地比较资源优势,推动生产布局朝着区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逐渐改变各村农业产业“要什么有什么(指品种)、要什么没什么(指数量)”的局面;最后,利用数字化平台监测农产品质量,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集约、高效优势,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台在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中的应用,让农民卖得放心,让消费者吃得安心。二是在产品流通领域融入数字经济。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固有弊端,即具有季节性、不易保存等特征,冗长的流通环节进一步加剧了农产品不耐运输、易腐烂的属性,要克服以上困难,应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建设智慧冷链物流,加快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降低产品在流通中的变质率。另外,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引导农村电商发展,通过网络直播等多种方式进行新型营销,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

  (六)强化统筹协调壮大村集体经济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涉及广泛,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统筹推进,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共同参与,打造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支撑体系。

  一是加大政策倾斜。地方政府应统筹规划,进一步制定完善加大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配套政策措施,使政策措施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对接。首先,加强对村集体经济项目的产业扶持,尤其是在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上增加政策倾斜力度,在集体产业的薄弱领域、关键环节进行专项补贴奖励,把生态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进步等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纳入奖补范围;其次是通过人才培训、项目资助、进步奖励等多种方式调动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对发展潜力大、创收能力强、群众受益高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予以嘉奖,对优先吸纳贫困户、残疾人就业的农业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最后,持续加强扶持项目和资金的监管,确保各项资金用之有度、用之有效。

  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充分发挥金融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作用,关键要在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一方面,创新金融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调查村集体产业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引导县域金融机构根据其发展实际制定符合当地现状的信贷政策,在粮食安全、乡村建设等关键领域适度降低信贷门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依法扩大有效担保范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具有发展前景的村镇,推进信用村、信用户评选,准确识别村集体经济组织类型并对信用评级较高的组织和个人提高贷款额度。同时,推出数字化平台,为乡村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村集体经济发展效率。

  三是加强龙头企业引领。龙头企业具有“离农业最近、联农民最紧的”的先天优势,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引导龙头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进村兴办实体,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首先,把村集体的各类资源作为与龙头企业合作的条件,出台更多符合当地实际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优质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集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其次,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村集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托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改造村集体现有技术、装备,致力解决农产品、农业产业在核心品种、关键技术、薄弱环节中的问题,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产业链高效畅通,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产业跨区域融合,开拓乡村产业发展新高度;最后,引导龙头企业完善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双方由传统的买卖型关系向更为紧密的参股入股、资本合作型关系转变,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第一作者为执行院长)

更多资讯,请关注:人民城乡网 http://www.renminnet.cn/
[关闭窗口] [返 回]
(分享)告诉好友:

按分类浏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员公示 | 法律声明 | 发展合作 | 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renminnet@163.com  电话:029-65659130  传真:029-65659130

备案号:陕ICP备2021011798号 | 法律顾问:陕西律师事务所  | 地址:西安市建工路新城科技产业园华企大厦10楼1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