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一策事项清单:一是经济总量。预计到“十四五”末,13个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746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20.75%。二是三次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3815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79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722亿元。三是跨越发展。新增6个区生产总值跨上200亿元以上台阶、3个区跨上500亿元以上台阶、2个区跨上1500亿元以上台阶。全省“强县”与“强区”将实现双轮驱动赋能。
今年上半年,13个市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0.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8.94亿元;13个市辖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18%,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一区一产业清单:突出特色培育主导产业发展,预计到“十四五”末,13个市辖区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6069亿元,累计带动124.6万人就业。其中,第一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4920亿元,带动55.7万人就业,第二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1149亿元,带动68.9万人就业。首位产业为工业的11个、总产值达4520亿元;首位产业为三产融合的1个,总产值达300亿元;首位产业为文化旅游的1个,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亿元,年接待游客数突破1500亿人次。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11个;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1个,技术密集型产业12个;培育龙头(头部)企业41个;创建全国知名区域品牌25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14个。
今年上半年,13个市辖区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1434.99亿元,带动29.7万人就业。其中,首位产业总产值1220.79亿元,带动就业15.5万人;以三产融合为主的总产值53.20亿元;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总产值1147.59亿元;以服务业(旅游)为主的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接待游客数5820万人次。
一区一园清单: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预计到“十四五”末,创建省级经开区5个;省级高新区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工业集中区中,打造特色专业园区16个。此外,在现代农业方面,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4个、省级示范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
截至目前,已打造特色专业园区7个、申请创建9个;推进创建省级经开区4个;进入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6个;新批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
一区一平台清单:各区结合实际制定整合升级方案,提升信用评级,“十四五”期间,计划整合区级平台72家,向平台公司注入资产281亿元,市场化融资规模431亿元,平台策划实施项目288个、总投资347亿元。AA(AA-)级融资平台13家。
今年上半年,已压减平台公司数量29个,平台公司注入资产238.57亿元,市场化融资规模达88.11亿元,平台策划实施项目101个、总投资99.07亿元。AA(AA-)级融资平台达10家。
创新发展清单:加快推动创新赋能,“十四五”期间,13个市辖区参与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68个创新服务平台,创建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26个、星创天地26个,转化重要科技成果165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923家、年主营业务收入384亿元;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19家、年主营业务收入353亿元;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16家、年主营业务收入125亿元;培育制造业“隐形冠军”24家、年主营业务收入97亿元;打造“专精特新”企业106家、年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
今年上半年,13个市辖区创建创新服务平台41个,创建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9个、星创天地9个,转化重要科技成果62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1家;培育“单项”或“隐形”冠军5个、专精特新企业32个。
城镇建设示范清单:“十四五”期间,13个市辖区创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区)9个,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省级)示范县(区)10个,创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区)5个。
乡村振兴示范清单:“十四五”期间,13个市辖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区)2个;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47个。
据悉,陕西省发改委将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第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精准施策、狠抓落实,推动“一区一策”事项清单落地见效。一是强化政策统筹。把“一线工作法”贯穿始终,深入13个市辖区开展调研,逐项细化实施县域政策措施,制定推进计划,加强跟进督办,定期跟踪问效。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将13个市辖区纳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盘子,择优支持首位产业培育、产业园区提级扩能、县城建设等领域。三是优化考核范围。将13个市辖区纳入县域考核范围,开展季度、年度、专项任务等监测考核。强化结果运用,考核优秀的倾斜支持,排名末位的提醒约谈,并将考核结果综合运用到各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