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陕西 > 

东寨十八罗汉

发布日期:2024-10-19 17:36:51 来源:
核心提示: 东寨十八罗汉是清末商人周金城用佛教故事人物整编而成的地方民间舞蹈艺术。取材于佛教故事,但它明显地表现为拿来为我所用,赋予当地鲜明特色,象“蛇退壳”和“骑牛”等这些当地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细节,通过艺术化的舞姿表现出来,非常传神,魅力无限,既反映出民间艺人们的聪明智慧,又增添这一种地方民间舞蹈的美学价值。

东寨十八罗汉是清末商人周金城用佛教故事人物整编而成的地方民间舞蹈艺术。取材于佛教故事,但它明显地表现为拿来为我所用,赋予当地鲜明特色,象“蛇退壳”和“骑牛”等这些当地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细节,通过艺术化的舞姿表现出来,非常传神,魅力无限,既反映出民间艺人们的聪明智慧,又增添这一种地方民间舞蹈的美学价值。

舞蹈简介

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民间艺术,150多年以来,经过周家世代艺人的传承与创新,十八罗汉艺术更加成熟完美,引人入胜。在铿锵悦耳的锣鼓声中,只见九个身强力壮的青壮年罗汉,各自肩负一个少年罗汉,自始至终在场上变换各种队形,戏耍各种花样,不断地给人们以悬、惊、险、妙、美的视觉冲击,让人们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得到了心理上的极大满足。这些套路主要有大汉挎娃(挎娃),蹬坛拜将(蹬瓮)、金门牌坊(单、双牌坊),通天大柱(通天柱)、金蛇退壳(蛇退壳),莲里生子、叩拜观音、三阳开泰(真、假三节)、日照四门(四门),四柱擎天(四柱)、八吉祥轮(地轮子)、喜过天桥(过桥)、五娥展翅(搧蛾)、老子骑牛(骑牛)、白马负经(白马分鬃)、巧打飞脚(单撇)、莽汉辫蒜(辫蒜)等,有十八种之多。

表演形式

东寨十八罗汉的整个表演时间在四十分钟左右,舞蹈表演时,由十八位青壮年小伙子组成,其中九个体魄魁武,身强力壮的青壮年扮大罗汉,也称座子,九个活泼可爱的少年扮小罗汉,表演自始至终采用锣鼓打击乐伴奏,锣鼓队由14人组成。

主要特征

十八罗汉的基本特征是“惊、险、悬、妙、美”。

惊心动魄

为了突出民族的力量美,在长达四十分钟的十八罗汉表演中,中途不换人,也不休息,通过连续不断的造型,给人们带来一种新颖刺激感,人们往往随着一个又一个的高难度舞蹈动作而心情紧张,惊呼不已,在心灵上获得震撼的同时,达到一种美的享受。

险象环生

十八罗汉是杂技性很强的舞蹈艺术,许多动作套路因讲究技巧而危险性增大,尤其对九名小罗汉来说,他们年龄都在7—10岁之间,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要求胆子大,身挺直,而且还要求或站、或坐、或骑在大罗汉肩头上,运用体态和手臂塑造各种形象,真是艺高人胆大,随优美的舞蹈造型,他们次次化险为夷,达到了造型大方、动作舒展的程度,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们拍手叫绝,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悬心吊胆

十八罗汉在表演中,小罗汉除表演“八吉祥轮”(地轮子)和“金蛇退壳”(蛇退壳)外,大都离地在大罗汉的身上表演,尤其是在表演高潮时,大小罗汉连续组成三层或四层叠罗汉,这时人们便会对小罗汉的担心油然而生,而随着成功的表演,观众担惊受怕之情方才落地。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喜悦,令人叹为观止。

妙趣横生

“十八罗汉”虽然取材于佛教故事,但它明显地表现为拿来为我所用,赋予当地鲜明特色,象“蛇退壳”和“骑牛”等这些当地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细节,通过艺术化的舞姿表现出来,非常传神,魅力无限,既反映出地方民间艺人们的聪明智慧,又增添这一种地方民间舞蹈的美学价值。

美不胜收

十八罗汉舞蹈很强调队形、场面的组织变化,以吉祥用语和邪俗共赏的诗句作为套路名称,使画面、路线,变化更富有诗情画意。表演者通过一系列舞蹈造型动作,为人们传递出一种真善美的意境,这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它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就是观众和表演者双方的审美心理,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主要价值

1、十八罗汉是一种原生态形态的优秀地方民间广场舞蹈艺术,节目保留比较完整,有着明显的地域色彩,在活跃当地群众文化生活,陶冶情趣,凝聚民心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八罗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所参与重大活动及其获得的各类奖项:

①1987年咸阳市举行民间社火调演,荣获一等奖;

②1989年在陕西省第2届艺术节开幕式表演,荣获特别奖;

③1988年,为时为省长候宗斌来县观察工作时表演,受到好评;

④1990年参加铜川市春节社火大游行,荣获锦旗一面;

⑤2002年参加咸阳市科技之春开幕式表演;

⑥2003年参加咸阳建都2030年开幕式表演。

2、十八罗汉是三原东寨村所独有的民间社火节目,它实际上是陕西地方民俗文化的大荟萃,是各种文化艺术的大展演,集宗教、舞蹈、体育、杂技、武术等艺术为一体,与其它民间舞蹈有着很大的区别,风格独特,魅力无限,充分展示了关中地区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的存在状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3、十八罗汉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活动的时间与组织的形式,都和我国农耕生活紧密结合,并体现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一种力量的美,阳刚的美,而且还彰显出秦地秦人强悍,健壮的精神风貌和气质;既反映了一种自然情趣,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更表现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催人奋进,确实在陕西乃至全国,东寨十八罗汉独树一帜。

4、十八罗汉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既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也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艺术修养。十八罗汉中,辫蒜、骑牛、蛇退壳等这些当地群众日常生活细节、方言俚语和自然现象,都从艺术的高度予以再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化平淡为神奇,趣味性强,生活气息浓厚,集中体现出地方民间艺人墩厚朴实的性格和大拙大巧的审美意趣,深得当地群众喜爱。

历史渊源

十八罗汉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它原本指佛教传说中的十八位永驻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法。原来只有十六罗汉,都是释加牟尼的弟子,到了唐末,开始出现了十八罗汉,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对十八的偏好有关。如此至尊至贵的佛教人物,却在三原县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地方民间舞蹈节目,而且唯西阳镇东寨村所独有,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东寨十八罗汉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据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当时该村商人周金城在四川等地经商,见多识广,有—年,周金城经商归来,见村民们修建的城墙、城楼将要竣工,准备举行庆典仪式,为了助兴,他想到十八罗汉能够驱邪扶正,镇惊除魔,祁福吉祥,平安生财,便和兄弟周金武等人组织本家族人,始创十八罗汉这一种地方民间舞蹈艺术,前来表演,深得人心。从此,这一种独特的地方民间舞蹈艺术,全凭周家心传口授,代代相传,每年在喜庆佳节,都要在锣鼓伴奏下,表演十八罗汉,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人们祁求四季平安,万事如意,自娱自乐的优秀地方民间舞蹈艺术。

民国时期,东寨十八罗汉这一传统节目,深受国民党元老、爱国人士于右任,爱国将领杨虎城等人士的喜爱。据还健在的周金城侄孙,82岁的周志英老人回忆,也是八岁时就表演十八罗汉,在民间24年(1936年)正月,村上十八罗汉表演队还特意到东里堡杨虎城将军府表演十八罗汉,表演结束后,将军夫人罗佩兰对表演赞不绝口,尤其对9名小罗汉十分亲昵,还特意给他们9个小罗汉一人一块大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五十年代初期,由周志英老人和其兄周志义组织排练节目,筹措经费,演出前给邻村、商号、富户下红帖,演出后收帖付赏钱或食品。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后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东寨十八罗汉停演,改革开放后,十八罗汉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老艺人周志英焕发了青春,十八罗汉获得了生机,先后参加了陕西省第2届艺术节,咸阳市艺术节表演,并获得了特等奖和一等奖。

相关物品

服饰

大罗汉上身穿灰兰色袈裟服,下身着红色中式裤,头系红头巾,腰扎白腰带,脚登白色网球鞋,上有一对红缨子,英姿勃勃;小罗汉头系红头巾,额上饰有黄色月牙,两侧插柳叶形黄裱纸,全身着黄色袈裟服装,脚穿双白色网球鞋,上有一对红缨子,十分可爱。锣鼓队员全都着有红色武士服装,喜庆鲜艳。

乐器

十八罗汉的伴奏乐器主要有锣、鼓、饶等,鼓点欢快、悦耳动听。

道具

十八罗汉表演时唯一一个道具便是木拐杖,俗称拐子。它形状似英文“T”,高八尺,宽9寸,用杂木制成,在横木上挽上六尺长的红绸子,作用为一是在表演老子骑牛、喜过天桥等套路造型时,帮助演员。二是现新增加的,就是由一个老者在前面带领罗汉队表演,统一指挥。

更多资讯,请关注:陕西人网 http://www.renminnet.cn/
[关闭窗口] [返 回]
(分享)告诉好友:

按分类浏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员公示 | 法律声明 | 发展合作 | 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renminnet@163.com  电话:13310989168 / 18049013748

备案号:陕ICP备2021011798号 | 法律顾问:陕西律师事务所  |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和路2号西安方园工贸1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