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风采 >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陕西省候选人公示公告

发布日期:2024-09-06 15:36:55 来源:陕西文明网
核心提示: 根据中国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有关要求,现对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陕西省拟推荐的12名候选人予以公示。他们是:助人为乐类:呼荣碧、周建华、桌坤利;见义勇为类:夏辉、许仙;石毅;董天舒、张建荣、祁仁虎、李军利;诚实守信类:郝艳;敬业奉献类:史礼海、姜良彪、李桦;孝老爱亲类:张秀针。

根据中国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有关要求,现对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陕西省拟推荐的12名候选人予以公示。他们是:助人为乐类:呼荣碧、周建华、桌坤利;见义勇为类:夏辉、许仙;石毅;董天舒、张建荣、祁仁虎、李军利;诚实守信类:郝艳;敬业奉献类:史礼海、姜良彪、李桦;孝老爱亲类:张秀针。

  广大干部群众对所推荐对象如有意见,可通过来电、来信等形式,向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公示时间:2024年8月29日至9月6日

  受理处室: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文明培育处

  传真电话:029-63905890

  邮箱:shanxihrb@163.com

                                                中共陕西省委文明办

                                                  2024年8月29日

助人为乐类

呼荣碧:浴血疆场老兵 一生传承红色精神

  呼荣碧,男,1942年11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卫生局退休干部。呼荣碧1958年入伍,2002年退休,曾参加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重大任务,退休后坚持义务宣讲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呼荣碧曾获“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陕西好人”“陕西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

  英勇无畏 一腔热血冲锋陷阵

  1961年11月,在巴江平叛战斗中,一股叛匪被我军包围,呼荣碧发现一小股叛匪向山中逃去。由于情况紧急,便独自提起冲锋枪紧追过去,当时藏北已是寒冬,叛匪的马匹四蹄打滑,根本跑不动。呼荣碧急中生智——抄近道,像膏药一般贴着敌人3个多小时,叛匪人困马乏,只得缴械投降。这次追击,呼荣碧一人俘获叛匪12名,战后荣立三等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2年11月20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查库夜战,呼荣碧奉命带领12人小分队阻断敌人南逃之路,他们相互掩护边打边进,控制了制高点。这时,在两辆坦克的掩护下70多辆汽车载着印军向南逃来,当敌军车辆接近小分队时,呼荣碧指挥打爆了头车轮胎,并击毙驾驶员,车上的印军沿公路乱窜。呼荣碧与战友们火力全开,杀得敌人尸横遍野。查库夜战,呼荣碧和他的小分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战后呼荣碧荣立一等功,并出席西藏军区召开的祝捷庆功大会。

  不辞劳苦 积极传承红色基因

  1978年,呼荣碧因残转业回到延川县参加工作。他仍以退役不退志,转业不变色,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呼荣碧发挥晚年余热,主动请缨联系了12名退休干部,组成老干部红色故事、先进事迹“巡回讲堂”志愿服务队,通过回忆参加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经历,编写革命传统教育宣讲材料1000余册,深入各镇街、村(社区)、机关、学校等地,开展弘扬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等红色教育报告会110多场,累计宣传教育群众6万余人。

  无私奉献 创办红色教育基地

  呼荣碧退休后利用20多年时间,收集整理了各种书籍、图片资料及珍贵历史文物200余件,2015年7月,他主动将自家原有的一间平房和一孔窑洞腾出,并自筹6.7万元进行维修,筹办了延川县第一个红色教育基地,2018年展馆搬迁至延川县第二中学院内,并被授予“延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教育基地”,展馆分为“毛泽东在延川”“延川县建国前革命英烈和革命功臣事迹介绍”“延川革命烽火及其重要会议”“1959年西藏平叛及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情况简介”四大展区。展馆建成后接待国内外参观团400余次,受教育人次达6万余人。多家省级电视台以及各大网站对他的事迹给予了报道,中国中外文化研究会将延川县红色教育基地事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刊登于期刊《祖国》“实干楷模”专栏。

  不惧病痛,持续发扬优良作风

  呼荣碧是从高寒缺氧、冰山雪地的西藏军营的峥嵘岁月走过来的,艰苦环境磨炼了意志,吃苦耐劳养成了本性。坚持每年参加县关工委、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组织开展革命故事宣讲活动,2021年4月,在延川县第二中学给消防官兵讲革命故事时,他满身的勋章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宣传报道视频点击率达10万人次以上。2017年2月23日,75岁高龄的他刚住院做了疝气手术,术后第五天,在伤口还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他不顾家人和医生劝阻,全程参加2月28日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全省关工委“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宣讲活动,饱含深情地为广大师生宣讲红色故事。

  2021年“七一”前夕,他受邀作为陕西省唯一老干部代表赴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并发言。现在,已经81岁的他仍然持续发光发热、传递正能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爱戴和赞誉。



周建华:钟情红色藏品三十余载  致力宣讲雷锋故事

  周建华,男,1965年7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宝鸡分公司员工,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志愿者。30多年来,他收集各类红色藏品和有关雷锋文献资料,多次受邀参加各级红色主题展览,志愿宣讲藏品背后的红色故事和雷锋精神,累计参观和受教育人数达65万人次。无偿为收藏爱好者、图书馆、学校、纪念馆、部队等捐赠藏品1000余件,价值3万多元。多年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及社会公益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398小时,成为宝鸡知名的“活雷锋”。周建华曾获“陕西好人”“陕西五十佳志愿者”等荣誉。

  追“锋”成长  义务宣讲新时代雷锋故事

  1965年,周建华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全国热潮中出生,在听着雷锋故事、唱着雷锋歌曲中长大,雷锋身上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从小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雷锋是他心目中的榜样。

  参加工作后,他醉心于收藏各类红色报刊,更是将有关雷锋文献资料收集放在首位。30多年来,他在收藏上花费少说也有30万元,而这期间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无法计算。如今,他的雷锋藏品达到3000多件,从报刊书籍、宣传画、文化生活用品等,种类众多。他每天都不知疲倦一遍遍地翻看、阅读着,从雷锋的故事书,到各大报刊对雷锋精神的报道,再到每件藏品到手的经历,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之中去……”2023年11月1日,周建华在宝鸡高新小学,与孩子们互动诵读《雷锋日记》,清脆的声音在报告厅上空久久回响、绕梁不绝……

  这样的讲座,他每年都要讲好多场。30多年来,周建华多次在校园、单位、部队、社区、农村等进行展览并义务宣讲雷锋故事。每到一处他除了分享故事做好报告,还邀请现场观众进行互动,并赠送精心准备的纪念品,吸引群众及学生踊跃参与。

  多年来,周建华带着雷锋藏品走南闯北,与大家分享雷锋精神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故事,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为全国各地图书馆、纪念馆、学校、社会组织和收藏爱好者先后捐赠物品1000多件(份),价值3万多元。作为陕西省和全国通信行业唯一应邀者携带雷锋藏品参加了第七届至第十届在内蒙古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湖北武汉、山东烟台、辽宁抚顺等地举办的全国雷锋主题收藏联合展览活动,参观者累计40万人次。

  2023年3月25日,“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纪念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60周年主题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周建华作为陕西唯一受邀者,携带自己的雷锋文献资料前往参加。15天参展时间里,他激情满满顾不上休息,现场讲解100余场次。

  从“追光”到“发光” 用半生践行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和雷锋故事不只要学、要讲、更要实践。周建华以雷锋为榜样,坚持参与公益,争做雷锋传人,践行雷锋精神。在他的潜移默化下,全家人都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他更是连续多年参加陕西移动“爱心100”助学行动捐赠,并先后为贫困学生、疫情防控等捐资2万多元。

  2016年,周建华加入了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以公益为家,积极投身到助力乡村振兴、关爱老兵、新时代文明实践、疫情防控、桃林爱心认养、大型公益活动组织等志愿服务中。周建华组织志愿者们走进宝鸡各县区的乡村、小学和幼儿园,与留守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困惑,引导孩子们以雷锋为榜样,鼓励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9年来,他与上善的志愿者为村民和孩子们送去科技书籍、学习生活用品、爱心图书和防疫物资等累计2万多件,价值数10万元。在寒冬送温暖、春节慰问中,还创造性的把雷锋主题年画作为慰问品之一,让慰问对象感受雷锋精神之暖。

  2023年7月,周建华与他的团队打造的“让爱动起来”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评为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周建华把对雷锋精神的热爱融入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半生的言行举止为“新征程上如何更好弘扬雷锋精神”这个时代课题,给出了一个自己的答案。


卓坤利:投身公益助残志愿服务的医务工作者

  卓坤利,男,1982年1月生,中共党员,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副院长,陕西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他投身助残公益事业近30年,为残障人群提供公益医疗支援和物资服务,把国家救助政策和医疗康复指导服务、营养品物资等送到贫困地区。卓坤利曾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中国社工人物”“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陕西好人”“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90年代学雷锋标兵到新时代上山下乡的志愿者

  卓坤利发起成立了精诚志愿者服务队,为残障人群提供公益医疗支援和物资服务,上山下乡走遍了全省107个区县,把国家救助政策和医疗康复指导服务、营养品物资等送到贫困地区,累计为3000余户残障家庭解忧纾困。他开展“残疾人入户帮扶”志愿服务项目,走入西安、宝鸡、延安等残障人群家庭开展医疗康复救助,并广泛开展专业助残志愿者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助残志愿者2000余人。他作为西安市无偿献血形象大使,积极向社会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参与并动员各界人士参与无偿献血,用自己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他人不能重来的生命。他创作了全国首部自闭症儿童动画片《星星的世界》《有爱不孤独》,通过动漫形象介绍反映残障儿童现状,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他多次组织大型助残公益活动,连续10余年开展的“有爱不孤独”系列关爱残障儿童活动已形成品牌效应,累计开展公益活动2000余场,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的广泛报道。

  帮一个孩子就是帮一个家

  卓坤利曾300余次协助解决特困脑瘫、孤独症、智力障碍患儿医疗费用并提供生活费近1000万元,发起互联网众筹,帮助唇腭裂、听力障碍、侏儒症、渐冻人等弱势人群家庭。来自福建的四胞胎脑瘫兄弟,云南丽江深山的彝族脑瘫儿童刘雁杰,陕西西安因患孤独症无人照料被父亲拴在三轮车上的杜英豪以及甘肃庆阳的脑瘫双胞胎兄弟等均在卓坤利的帮助下渡过难关。

  当他在网络上得知甘肃和延安的两位唇腭裂儿童在西安无钱手术的时候,他通过互联网众筹短短的12个小时,就筹足了善款5000元;当他得知西咸新区脑瘫患者王子奥家庭的不幸后,再次发起网络众筹,一周的时间内就筹集到了4万元住院费,让孩子奶奶的眉头再度舒展开来。

  脑瘫儿童杨砚希在他的帮助下,不仅脑瘫得以康复,孩子的文艺才能和自强不息精神被时任西安市委领导誉为“大西安的骄傲与自豪”,也成了残疾儿童的典型榜样。

  从关注医疗到关注残障人士的全生命周期

  残障儿童因无法进行预防接种且行为异常,难以进入正常的学校随班就读。他便与医院周边灞桥辖区十里铺街道办的幼儿园、学校负责人进行沟通,帮助解决了入园就读问题100余人次。2019年,他牵头成立了陕西首个特殊儿童艺术团体——星宝儿童艺术团。而他,也成了“兼职经纪人”。通过这个平台,50多名患有脑瘫、孤独症、唐氏综合征的特殊儿童,登上了大大小小的舞台,绽放出了不一样的光彩。

  30年的助残公益事业成就并没有让卓坤利停下脚步,而是促使他整合相关行业资源,开始为残障儿童教育、就业、养老问题的解决奔走规划,以“助人为乐”的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加入助残事业中。



见义勇为类

夏辉、许仙:生死瞬间拦车救人 无畏筑起生命防线

  夏辉,男,1974年12月生;许仙,女,1978年9月生,二人为夫妻,系广州珠江电缆集团(陕西)有限公司职工。2024年7月19日,二人回家探亲途中遇陕西丹宁高速桥梁垮塌,生死关头,挺身而出,奋不顾身,高速路上拦车,挽救了身后无数家庭和生命。

  探亲路上突遇桥面坍塌

  夏辉老家在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夏祠村。因为母亲住院,他和妻子请了4天假,驾车从陕西咸阳返回武汉老家探亲。7月19日晚6时30分左右,他驾车出发,因为高速公路上一路暴雨,性格沉稳的夏辉车速并不快。据夏辉回忆,行驶至陕西丹宁高速桥垮塌段附近时,旁边一辆白车疾驰过后,突然尾灯看不见了。当时,他的车距离事故地大概五六十米远。随后,又一辆车速较快的黑车从他的车前驶过,尾灯也突然看不见了,他立即判断出前方道路有异常,要么是塌陷,要么就是桥出现了问题,于是赶紧刹住了车。下车后,夏辉和妻子才发现,他的车距离桥梁垮塌处只有5米左右,要是车速再快一点,他的车也就掉下去了。

  见义勇为第一时间拦车救人

  当过兵的夏辉,当时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救人”。下车后,他随即将自己的车倒入应急车道,打开双闪灯,一边让爱人下车打电话报警,一边想办法拦车。起初,他从车里拿出三角警示牌立在车后,用手机灯光摇晃示警,但效果有限,路过的司机根本无法注意到,还有车因为速度过快,掉了下去。此时,夏辉的妻子许仙出了一个主意,“要不我们再往回跑一点,跑到前面去拦车,让司机能有更多的刹车时间。”雨夜里,三角警示牌看不清楚。“如果再不想办法,还会有更多的车掉下去。”夏辉让妻子继续往后方走去示警拦车,自己则返回车上,找出了一个应急用的强光手电筒,打开灯光拼命地向后方摇晃示警,终于拦停了一辆车。正是这拼命挥舞的灯光,避免了更多人员遇险。后面的司机发现闪光后,怀疑前面出了交通事故,慢慢都减速停了下来。随后夏辉夫妻和被拦下来的车主们自发地把车停成三队,占满所有车道,避免了后来的车辆遭遇危险。

  高风亮节捐出慰问金

  7月26日,“追寻身边的星”湖北省见义勇为退役军人代表座谈会在武汉举行。回家探亲的夏辉受邀参加,讲述拦车救人的细节。当日,湖北省委政法委、湖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等单位有关负责人看望慰问了夏辉,对他的义勇善举给予高度肯定,并送上了慰问金。“拦车救人是我该做的,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随后,夏辉和妻子商量,决定将慰问金捐出来,请湖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转交给生活困难的见义勇为英模或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子女。

  2024年8月,拦车救人的夏辉、许仙夫妇被评为“商洛好人”。在发布仪式上,主办方颁奖词这样写道:“一对平凡的夫妻,两名普通的工人,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用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的精神。一脚刹车,刹出了生命的长度;一声呐喊,喊出了生命的温度;一束光亮,照出了生命的弧度;你们的无畏,为他人筑起了生命的防线;你们的壮举,让人性的光辉驱散黑暗,迎来光明。向你们致敬!”


石毅:不畏严寒 勇救落水女子

  石毅,男,1966年2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岚皋县税务局一级主任科员。严寒冬季,与妻子在河堤边散步的石毅,看见河中有人溺水挣扎,他不惧严寒和凛冽的河水,毫不犹豫跳入水中,拼尽全力成功救起落水女子。石毅曾获“陕西好人”“三秦勇士”等荣誉。

  凛冽寒冬 纵身一跃勇救人

  2024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傍晚,一场春雪银装素裹着巴山深处的岚皋县城,寒风像刀割一样凛冽,石毅与妻子和往常一样来到岚河河滨步道。走着走着,他发现前方不远处岚河里,有一个身子在蠕动,他先是以为有人在冬泳,但转念一想,不对,冬泳的人一般身后都有“跟屁虫”(救生浮球)。他定睛一看,发现是一名女子,两手不断扑打着水面,头已经慢慢往水下沉。

  “不好,有人落水了!”石毅本能地反应到,接着一边呼救一边脱下外套,一跃而入钻进冰冷的水里。这一刻,他自己都忘了,自己已是58岁、很久没游过泳、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而且还要面临3米多深河水的危险。

  一下水,石毅才感到什么叫冰冷刺骨,那是刺着骨髓都发疼的冷,冷得他上下牙齿直打颤。他强作镇静,咬紧牙关,奋力游到女子身边,抓住女子的手臂,往岸边游去。水面与步道间,是长达2米多陡峭的块石护面,光滑的护面上几乎没有任何攀爬的地方,只有一些附着生长在上面的草。石毅只能先抓住一株草。然而,这株草根本无法承受石毅和落水女子两人的重量,不过几秒钟的时间,小草便被扯断了。两人再次跌进幽深的岚河里。

  舍命坚持 心跳不停不撒手

  此时,石毅已经明显感觉体力不支,身体发僵,危险一步步在向他们逼来。即使如此,他仍紧紧抓住女子不放,深吸一口气,再次向岸边游去。当他第二次将女子托举到岸边,已经精疲力尽。他对岸上的妻子说:“我身体快不行了,有点晕!”但始终没有松开托举女子的手。

  “看到他迅速脱下外套,跳入水中,我当时害怕极了,这么冷的水,又是大晚上,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尤其是草断了以后,我更是着急的不得了!当他第二次把人托举到岸边,说了那一句话后,我的眼泪都掉下来了!”石毅妻子贺文说。

  这时,岸上已有很多围观群众,都急忙伸出援手。有的找来竹竿,试图“拉”石毅一把,但由于竹竿太短,够不着石毅的手。有的迅速去找绳子等。最终,女子在石毅以及数位热心市民的帮助下成功脱险。

  救人善举 传递人间真情

  看见被救女子无大碍后,石毅拿起外套,穿上鞋子,身着已经湿透的衬衣和裤子,便和家人悄悄离开了现场。然而他勇救落水女孩的视频,已经在微信朋友圈、抖音上越传越火,市民和媒体对救人英雄的身份越来越关注,纷纷留言点赞祝福。

  石毅救人后并未向单位及身边亲朋提及此事,直到被救女生家属及大批媒体多方打听,找到单位感谢和采访宣传他英勇救人的事迹时,单位同事们才知道那位寒冬救人的英雄就是本单位这位年近6旬的老税务。

  “我当时就一个信念,只要我的心跳还没停止,我手中的生命就不能下沉!”事后接受采访时石毅说。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石毅的义举事迹被不断传颂,在无法预见的危难时刻,会有无数个“石毅”,知险而上,以勇义、以智谋,化解危难,守护人间大爱。

董天舒、祁仁虎、张建荣、李军利:一条心,一股劲!眉县多名村民在化粪池中接力救援

  董天舒,男,1955年6月生;祁仁虎,男,1968年6月生;张建荣,男,1973年4生;李军利,男,1964年3月生,4人均为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齐镇三星村村民,在村民晕倒在化粪池中的危急时刻,不惧危险、不顾脏污,合力救出落入粪池的乡亲,在眉县齐镇三星村成为一段佳话。董天舒、祁仁虎、张建荣、李军利曾获“陕西好人”等荣誉。

  接力救援不言弃

  2023年8月6日下午5点左右,齐镇三星村五组村民李文利在清理自家化粪池时,因缺氧昏迷在化粪池中,其妻子刘小菊下到化粪池中施救未成功,亦被困呼救。

  村民张建荣家与李文利家只有十几米的距离,此时正在家门口纳凉,忽然听到李文利妻子刘小菊呼喊救命的声音。“听到呼救声后,我赶紧跑了过去,看到文利在池中已经不省人事,化粪池将近3米深,池口的气味非常浓,当时我也顾不上多想,就跳了下去。”张建荣说,他与上面的村民合力将李文利救出后,又二次下去救刘小菊,此时感到自己体力不支,逐渐失去意识。

  刘小菊事后回忆:“当时我隐约听到上面几位村民呼喊的声音,但浑身瘫软,根本动弹不了,后来也昏迷了。”

  随后闻讯赶来的邻居李军利、祁仁虎两人也先后下到粪池,联合其他多名村民合力将张建荣、刘小菊成功救出。因被困池中时间较长,李文利当时已经处于休克状态,略懂急救知识的村民董天舒不顾脏污为李文利清理了口腔异物,并紧急进行心肺复苏。在施救过程中,有村民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随后赶来的救护车将李文利、刘小菊、张建荣三人送至眉县人民医院。据诊断,张建荣还伴随轻微的肺部感染、肋骨骨折等症状。在脱离生命危险后,三人当晚又被转入位于宝鸡市区的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经过十余天的治疗,三人均已康复出院。

  邻里团结助振兴

  三星村位于眉县县城以南约10公里处,拥有870多户3200余名村民,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好人好事层出不穷,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为乡村振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星村党支部书记姚根劳说:“这次集体救人事件,充分体现了全体广大村民团结一致、邻里和谐的良好关系,更彰显了大家不怕牺牲、见义勇为的强大精神,希望这优良的作风能够在我村发扬传承。同时希望大家要引以为戒,多学习掌握用电、用火、用气以及沼气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作为当事人的李文利夫妇对众乡亲们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表达了深深谢意:“是乡亲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我们要好好感谢大家,这份恩情我们一辈子都会刻在心上。”


诚实守信类

郝艳:诚实经营树信誉口碑  整合资源助乡村振兴

  郝艳,女,1981年2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五里镇兴市村村委会副主任,宜君县绿佳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22年来,郝艳本着以信誉求发展、以质量求市场的经营理念,着力打造绿色无公害品牌,种植的蔬菜和水果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客商青睐。宜君县绿佳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她的带领下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社”“陕西省百强示范社”。郝艳曾获“陕西好人”“陕西省脱贫致富带头人”等荣誉。

  诚信立身 做群众致富“带头人”

  2002年,在外务工的郝艳返乡创业,投身农业一线。她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保证产品安全健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带领家乡群众共同致富。2009年2月注册宜君县绿佳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西红柿、辣椒、甜瓜、樱桃、葡萄等新型设施农业,本着“以诚取信、以信取胜”的服务理念,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她坚持以诚信做好产品,用诚心带领乡亲致富,在她的带领下,合作社通过“1+2+3”产业运行模式,采取联股、联业、联营措施,现已发展大棚100余座,带动4个村106户366人脱贫摘帽,吸纳社员150余人,社员年人均纯收入从2020年的15360元提高到2023年的33030元。

  以诚取信 当消费者的“放心人”

  她坚持以信誉求发展、以质量求市场的经营理念,坚持绿色无公害,严把蔬菜、水果安全生产关。2022年冬季,由于连续降雪,西红柿产量下降但价格一路飙升,周边的小商贩找她批量购买西红柿,价格每斤高于供给超市0.5元,她没有答应,她认为“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仍然按照原价优先供应合作商户。凭借诚信,她的蔬菜和水果深受超市和批发商信任,产品从来不用复称、挑拣。和她合作过的客商,都会赞叹她“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为人做事重信义、讲诚信”,以诚信为本的她和消费者处成了朋友,这是对郝艳的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和尊重也让她和社员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科技兴业 担乡村振兴“领头雁”

  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她为社员免费举办培训班,邀请省市县农业技术人员对蔬菜和水果种植管理进行现场授课、实地指导,并多次组织社员外出学习,了解新品种、新技术。在种植过程中采用农家肥加玉米芯有效改良土壤有机成份,给作物提供优良的土壤环境。在农产品流入市场前,严格农药残留检测程序,检测合格后配备可溯源的合格证进行销售,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追溯产品从种植到采摘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了让消费者买的安心、吃的放心。2023年合作社共销售各类蔬菜水果共计430余吨,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她带领周边农民走上了稳定的致富之路,她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棚种植“专家”。2009年以来,合作社的农产品连续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合作社被评为“陕西省百强示范社”“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党建领航 热心公益凝聚“向心力”

  她坚持以红色党建引领,发展绿色经济,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积极开展“田园课堂”活动,组织党员走进大棚、走向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社员文化生活,切实把党员培养成“讲党性、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技术骨干和新型农民,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她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热心公益,先后为五里镇中心小学120名学生送上爱心书包、爱心水果,为学校捐赠善款5000元;为五里镇星星坡村出资20000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坚持每年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慰问村里的困难老人,儿童节看望村里的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衣物和慰问金。

  郝艳,从一个在外务工的农家女成为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怀揣一颗带领农村产业发展和村民共同致富的赤诚之心,在基层工作岗位上积极践行着初心和使命,以真诚换取信任,持续用心用情默默付出,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敬业奉献类

史礼海:用生命谱写了敬业奉献民警的时代赞歌

  史礼海、男,1991年4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民警(二级警司警衔,四级警长)。史礼海从警以来,长期奋战在公安基层一线,为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忠诚履职、爱岗敬业、勤勉尽责、拼搏奉献。在为人民服务的寻常时光,他默默奉献,发光发热;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在面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犯罪嫌疑人时,他英勇无畏,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时代赞歌。史礼海曾获“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陕西好人”等荣誉。

  实干敬业多面手 细微之处显担当

  史礼海和妻子育有一个不满两岁的儿子,妻子在西乡县一个偏远的乡镇工作,平时孩子由他父母照顾。碰到孩子感冒发烧,需要带去医院看病时,史礼海会向所里请一会假,忙完了家事后,他会立马赶回所里工作。“他家离所里比较远,有时候冬天或周末有行动了,我们就不安排给他,但他每次都执意要来。”“派出所警务工作量大,勤务也多,平时所里安排的勤务和案件,史礼海从来都没有落下过。”他的同事说。除了值班人员,史礼海每天都是所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警务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史礼海养成了记工作笔记的好习惯。处理完一天的警务工作,他都会认真地把有关情况记录下来。他常给同事说,公安工作十分繁杂,很多行政拘留案件关押、释放人员都有固定日期,记好工作日志,就不会忘记这些需要办理的事项。在史礼海的工作日志上,一字一句记下的都是对平安幸福的守望,也是对忠诚担当的践诺。

  小案从来不小办 连破小案民心暖

  2024年2月15日,是史礼海春节假期值班的最后一天。当夜,有群众报警称,停在路边车上的挡风玻璃被损坏。史礼海和同事出警后发现,报警人停车的位置在视频监控盲区,车玻璃疑似被鞭炮炸裂。2月16日,史礼海放弃休假,和同事一起沿着事发地查看监控视频,最终在某居民小区找到了嫌疑人,并现场调处解决了该起纠纷。史礼海和同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车主深受感动,制作了“破案神速安民心 人民卫士为人民”的锦旗送到派出所表达谢意。2024年2月27日凌晨,辖区发生一起盗窃渣土车轮胎轮毂案,涉案价值1万余元。接警后,史礼海和同事们迅速开展侦查工作,终于在3月5日20时许将窃贼成功抓获,将被盗轮胎轮毂如数追回并返还给失主。2024年3月26日,群众报警称其价值三千余元的电动车在小区被盗,接报警后,史礼海立即与同事们赶赴现场开展工作,经走访摸排、分析研判,锁定了作案嫌疑人。史礼海和同事们从接群众报警到破案仅用了两小时,受害人及周边群众对史礼海等民警的破案效率赞不绝口。史礼海心系群众,对侵犯群众切实利益的小案从不小看,坚持破案与追赃挽损并重,先后为群众追回被盗摩托车3辆、电动车5辆、自行车11辆,获群众赠送锦旗3面。

  危难时刻勇向前 奋不顾身护群众

  从警以来,史礼海同志始终把党和群众利益放在首位。2024年4月10日22时许,接到一名10岁男孩报警,称爷爷刘某某醉酒后在家发酒疯打了奶奶,自己很害怕。接警后,史礼海和两名同事迅速出警。到达现场后,制止了处于醉酒状态的刘某某,并将报警人保护起来,交给村干部、亲属、邻居等在场人员看护。就在民警准备离开时,刘某某突然从身后拿出一把尖刀,刺向劝说其回屋的两位村民。危急时刻,史礼海挺身而出,将群众护于身后,果断上前,使用警棍阻止刘某某,不幸被刘某某刺中胸部,倒在血泊当中,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33岁。

  “他爱岗敬业,对待工作踏实认真,是一名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好战友好同事。”“他服务群众热情耐心,团结同志、乐于助人,不管大事小事,他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好。”同事们这样评价史礼海。史礼海用赤子之心书写了警察忠诚本色,用鲜血生命捍卫了人民警察的使命和荣耀。

姜良彪:致力乡村建设 逐梦绿水青山

  姜良彪,男,1956年1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43年来,姜良彪先后担任村委委员、村主任、党支部书记等。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自觉和为民情怀,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发展农业经济、开展生态治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在他的带领下,高西沟村从一个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穷困山村,变成今日“高山松柏连成片,陡坡牧草绿油油,水库清澈映青山,平展坝地喜丰收”的“塞上江南”,走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姜良彪曾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陕西好人”等荣誉。

  乡亲心中的“主心骨”

  1980年,退伍返乡的姜良彪主动放弃在县城的生意,毅然回到家乡,全身心投入到高西沟村的建设。姜良彪结合村里没有龙头企业、农田分散、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等状况,决定把农、林、牧、旅游列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他敢想敢干、敢打敢拼、任劳任怨,组织并参加农田基建大会战,手冻肿了,打起了血泡,震开了裂口,血染红了镢把,他从不叫苦喊累。因积劳成疾,他常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里输液,输完液后强撑着去劳动。提起姜良彪,乡亲总有说不完的赞美之词,其中说得最多的是他是乡亲们拥护的“主心骨”。

  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高西沟村虽然是声名远扬的“样板村”,但受地理条件限制,村民生活并不富裕。姜良彪深知乡村振兴,既要充分借势发力,也要激发内生动力,多方筹资 2000 多万元,用于拓宽旅游道路、硬化环山公路、修建水窖、新建图书室、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积极宣传推广乡村旅游,在县市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先后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象棋邀请赛”等多项艺术体育赛事,村内年平均接待参观者8万多人次,旅游收入100余万元。2018年,高西沟村成为榆林市第一批乡村振兴标杆村,2023年高西沟村成功入选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高西沟村考察,在田间查看了谷子、糜子、玉米的长势,并与正在劳作的农民拉起家常。在龙头山顶,姜良彪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高西沟村基本情况及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

  为民服务的“老黄牛”

  已近古稀之年的姜良彪依然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高西沟的历史文化,他当起义务讲解员、宣传员,积极推广高西沟村的成功经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了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他通过“高西沟陕北直播基地”这个窗口,让高西沟的农产品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为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姜良彪通过多方引进资金,建立幸福院,为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五保户提供免费食宿,让全村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有尊严、有温度的服务。

李桦: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铸就强国梦

  李桦,男,1973年7月生,汉中朝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工程师、科技办主任。31年来,他深耕国防科技领域,带领团队积极创新,共取得国家专利15项,包含发明专利2项,外观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其中,“多功能飞机清洗设备”先后获得汉台区科技技术二等奖、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发挥了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李桦曾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攻坚克难,成果丰硕

  “十三五”期间,李桦带领研发团队共取得国家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外观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其中,“多功能飞机清洗设备”成为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个航空地面保障装备,填补了国内军用运输机外表清洗领域的空白,同时该产品获得国家专利5项,包含发明专利1项,外观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开创了公司飞机地面保障装备研制的新领域,累计实现工业产值近4000万元,得到了总师单位及空海军使用部队的广泛好评,大幅提升了企业在航空地面保障装备的竞争力。

  在岗就要爱岗 爱岗就要敬业

  31年来,李桦坚守职业理念,一心扑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被单位同事称为“拼命三郎”。公司研制的航空地面保障装备主要是为国家重点型号工程配套,必须随重点工程一起转交部队用户,如果脱期交付,将使重点工程外场保障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影响科研和战备训练,负面影响很大。

  2019年,公司在接到“某装卸运输设备”研制任务,总师单位要求他们必须在3~4个月时间内完成研制,确保该型号工程按期定型。时间紧、任务重,李桦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忘他工作,晚上及节假日加班已成常态,孩子的学习没时间辅导,爱人生病无法在身边陪护,家里的事务也顾不上照管,全身心地投入到技术论证、军地调研、方案修订、设计定型、部队测试等一系列的研制工作中。最终这个项目,在四个月内高效完成,产品也得到了部队的试用认可,得到了总师单位的肯定和表扬。

  “4小时有所回应,48小时内赶到现场,3个工作日内排除故障”,这是公司对用户的承诺。2021年初,某部队用户反映“多功能飞机清洗设备”水管爆裂无法使用,李桦立即沟通摸清故障情况,协调相关人员赶赴现场,经查看,虽然不属于产品质量问题,他建议公司无偿予以维修,同时到部队对相关人员再次进行了强化培训。许多人当时不理解他这种无偿服务的做法,李桦耐心解释,改进服务也是一种创新,他们涉及的行业比较特殊,配套产品为重点型号工程,最终为部队、为国防建设服务,他们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更要考虑社会责任,为国防事业做贡献是他们军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岗位变了 不变的是职责

  2022年初,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李桦从航空地面保障设备研发岗位转至航空零部件生产制造业务板块的负责人岗位,岗位性质的变化、角色的转变以及公司产值与市场需求节点给他也带来诸多压力。他与一线员工同甘共苦,多次通宵达旦的跟产,协调解决现场生产、技术质量问题,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月度产值不断提高,特急件、急件的配套完成情况也赢得客户的表扬肯定。

  工作之余,李桦先后参加了“北京新时代”“北京军友”等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组织的培训,收集整理与业务技术息息相关的国标、军标、行标、企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机械液压等标准2000多个,从整体上提升了公司的相关标准的执行水平。同时,学习先进的产品三维设计仿真技术,提高产品研发进度,缩短研制周期,降低了产品研制成本。他不仅自己学,还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开展“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助力青年员工的成长成才,为企业发展助添人才活力。

孝老爱亲类

张秀针:收养瘫患儿50载  倾情撑起一个家

  张秀针,女,1944年2月生,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余家坪镇余家坪村村民。她一人撑起家中一片天,在家庭困难的情况下收养瘫痪儿子郝海平50年,先夫因肝癌去世,后一直与现任丈夫贺福胜一起,凭借精湛的手工技艺养育女儿、继子成人成家,在平凡生活中演绎着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张秀针曾获“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等荣誉。

  爱心收养 让瘫患儿感受“温情”

  1970年,26岁的张秀针和丈夫到延安市宝塔区梁村乡走亲戚,得知一名出生2个多月的瘫痪婴儿成了弃婴,十分不忍。当时,已育有1个女儿的张秀针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但她还是顶着重重压力收养了,并为其取名郝海平。“我的父母常常教我要做好事、做善事,所以做这件事我无怨无悔”张秀针说。收养郝海平后本想着在自己精心照顾下,能够有所好转,不至于全身性瘫痪,然而,直到3岁郝海平依然神色淡然,双脚无法伸展,双臂也不能灵活伸张,张秀针便将自家的粮食、家当全部变卖,拿着变卖的3万元,带着郝海平多次寻医治疗,但最终均失望而归,郝海平被确诊为全身性瘫痪及智力1级障碍。张秀针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现实,返乡后,一手照顾养子的吃喝拉撒,在悉心照顾52年后,养子于2022年5月不幸因病去世,一路走来,坎坷不断,心酸无数,但她从未放弃。

  伉俪情深 携手共抗病魔

  生活虽然拮据,但还算温馨,1975年,张秀针和丈夫生下小女儿,本以为生活会就此平静地继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8月,张秀针丈夫身体偶感不适,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肝癌,患病期间,她每日给丈夫喂饭换衣、擦洗身体、侍候大小便,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住院期间医院花销非常大,走投无路的张秀针以个人名义贷款3万元。遗憾的是,在与病魔抗争了5个多月后,张秀针的丈夫还是不幸去世。“当时,丈夫也去世了,又欠下外债,真的不想活了,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女儿,还有瘫痪的海平,我还是得坚强地生活。”回忆当初,张秀针两眼湿润。

  重组家庭 抚育儿孙长大成人

  1991年5月,张秀针与杨家园则镇的贺福胜重组家庭,开启新的生活,在新家庭里,张秀针在照顾好自己3个孩子的同时,还肩负起了照顾贺福胜一家老小的责任。一方面,照顾年过八旬的公婆,张秀针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着公婆,直至双双过世;另一方面,又承担起照顾15岁身患羊痫风的年幼继子的重任,直至其22岁结婚。然而,似乎所有的苦难都让张秀针遇上了,在她依靠着自己精巧的手工,制作老虎枕头、鞋垫、老布鞋等手工艺品,并进行变卖,偿还完海平看病、继子上学、结婚等欠下的外债,正准备享受晚年快乐时光时,继子家庭出现变故。由于性格、经济条件等因素,继子结婚5年后与妻子离婚,张秀针又亲手抚养2个年幼的孙儿至成年。“我们一起生活了30多年,她始终任劳任怨,从没说过这个事不该我管、那个事不是我的事,我身体不好,是她靠卖手工艺品养家糊口,同时还要照顾我,很辛苦。”丈夫贺福胜感激地说。

  百善孝为先,张秀针孝老爱亲的事迹在十里八村早已传为佳话。她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孝老故事,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爱亲诗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孝老爱亲乐章!


更多资讯,请关注:陕西人网 http://www.renminnet.cn/
[关闭窗口] [返 回]
(分享)告诉好友:

按分类浏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员公示 | 法律声明 | 发展合作 | 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renminnet@163.com  电话:13310989168 / 18049013748

备案号:陕ICP备2021011798号 | 法律顾问:陕西律师事务所  |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和路2号西安方园工贸1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