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识别医院的过度医疗:
了解自身病情相关知识
- 查阅资料:在就医前,患者可以通过权威医学书籍、科普网站(如丁香医生等)了解自身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常规治疗手段。例如,对于常见的肠胃炎,一般通过病史询问、大便常规检查等就可以诊断,治疗多以饮食调整和口服药物为主。如果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与之相差过大,可能存在过度医疗。
- 咨询其他医生:可以向熟悉的医疗行业人士或者在不同医院的医生询问病情和治疗建议。比如,在一家医院被诊断为需要复杂手术治疗的疾病,可将检查结果等资料给另一位医生看看,获取不同的观点,对比两者的差异。
关注诊疗过程中的细节
- 检查项目合理性:当医生开出检查单时,询问每项检查的目的。如果是简单病症却安排了大量高成本、复杂的检查,如轻微咳嗽被要求做全身CT、PET - CT等,或者多项检查之间逻辑关联性不强,就需要警惕。一般而言,检查项目应是围绕诊断最可能的病因展开。
- 治疗方案适度性:对于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如果感觉过于激进或复杂,可以提出疑问。例如,对于初期的高血压,通常先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和使用少量降压药物,如果医生一开始就推荐多种昂贵且有副作用的新药联合治疗,可能是过度医疗。此外,注意治疗方案中药物的使用,看是否有不必要的重复用药或使用与病情不相符的高价药物。
- 住院必要性判断:如果医生建议住院,要考虑病情是否真的需要住院治疗。比如,一些轻微的皮肤感染,门诊换药处理即可,但如果被要求住院,可能存在过度医疗。同时,观察住院期间的实际情况,若住院后每天的诊疗安排很少,也可能是不合理住院。
核查医疗费用清单
- 收费项目对应性:仔细查看费用清单,确认每项收费都与自己接受的医疗服务相符。如果发现有未曾使用的药品、未接受的检查或治疗项目却被计费,或者收费项目模糊不清,需要向医院询问清楚。
- 费用金额合理性:对比不同医院或向有类似经历的患者了解大致的医疗费用。如果某家医院的收费明显偏高,且没有合理的解释,如使用了特殊技术或设备,但实际并未体验到相应的优势,可能存在过度医疗导致的费用虚高问题。
留意医生的行为和态度
- 诱导倾向:如果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过度强调某种昂贵的治疗方法或药物的好处,而对其他替代方案轻描淡写甚至不提,或者有暗示患者选择高价项目的言语,可能存在过度医疗的动机。
- 仓促诊断和治疗:医生在没有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充分体格检查的情况下,就快速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这种仓促的行为可能导致误诊或过度医疗。正常情况下,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后再做决策。